Lotus Symphony 1.2


統計函數第一部分

INTERCEPT

在這裡您可以計算回歸直線和 Y 軸的交點。

語法

INTERCEPT(Y-value; X-value)

Y-value 為根據測量值或資料的群組。

X-value 為獨立的測量值或資料的群組。

此處必須使用包含數字的名稱、陣列或參照。也可以直接輸入數字。

範例

在截取的計算上會使用範例工作表上的資料格 D3:D9 作為 Y 值,資料格 C3:C9 作為 X 值。輸入值如下:

INTERCEPT(D3:D9;C3:C9) = 2,15。也就是結果為 2,15。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RSQFORECASEGROWTHLINESTLOGESTPEARSONSLOPESTEYXTREND

COUNT

計算引數清單中的數字個數。但會加入個別數值。

語法

COUNT(value1; value 2; ...value 30)

value 1; value 2,...value 30 為要從中計算出引數數目的數值。

範例

應計算 value1-4 文字欄位中的 2、4、6 eight 項目。

COUNT(2;4;6;eight) = 3。因此數字的數目為 3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AVERAGECOUNTADCOUNTDCOUNTASUM

COUNTA

計算引數清單中值的數目。也會加入個別數值。空白引數則一樣不列入考慮。

語法

COUNTA(value1; value 2; ...value 30)

value 1; value 2,...value 30 是要從中計算出引數數目的數值。

範例

應計算 value1-4 文字欄位中的 2、4、6 eight 項目。

COUNTA(2;4;6;eight) = 4。因此數值的數目為 4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COUNTDCOUNTDCOUNTAAVERAGEPRODUCTSUM

B

會計算出含二項式分佈的試驗結果概率。

語法

B(N;W;S1;S2)

Trials 為獨立試驗的次數。

SP 為各試驗成功的或然率。

S1 設定試驗數目的下限。

S2 (選擇性) 設定試驗數目的上限。

範例

在 10 次骰子的投擲中,剛好有二次六的概率多高?出現一個六 (或其他點數) 的概率為 1/6,得出公式如下:

=B(10; 1/6; 2) 得出概率 29%。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BINOMDIST

RSQ

根據給定值傳回 Pearson 相關係數。 RSQ 是調整質量的計量單位,此調整質量可以達到回歸,所以也稱為決定係數。

語法

RSQ(Data_Y; Data_X)

Y-value。一個陣列或區域中的資料點。

Data_X 是一個陣列或區域中的資料點。

範例

=RSQ(A1: A20; B1: B20) 計算欄 A 和欄 B 中兩個資料集的相關係數。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CORRELCOVARINTERCEPTLINESTLOGESTPEARSONSLOPESTEYXTREND

BETAINV

傳回反向貝塔分佈隨機變量的數值。

語法

BETAINV(number; Alpha; Beta; start; end)

number 為函數用來計算出從開始結束之間間隔的數值。

Alpha 為一個分佈參數。

Beta 為一個分佈參數。

Start (選擇性) 是 number 的下限。

End (選擇性) 是 number 的上限。

範例

=BETAINV(0.5; 5; 10) 傳回值 0.33。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BETADIST

BETADIST

計算貝塔分佈隨機變量的概率分佈。

語法

BETADIST(number; Alpha; Beta; start; End)

number 為函數用來計算出從開始結束之間間隔的數值。

Alpha 為一個分佈參數。

Beta 為一個分佈參數。

Start (選擇性) 是 number 的下限。

End (選擇性) 是 number 的上限。

範例

=BETADIST(0.75; 3; 4) 傳回值 0.96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BETAINV

BINOMDIST

從二項式分佈隨機變量中計算出概率。

語法

BINOMDIST(X; N; W; K)

X 為試驗欄中成功的數目。

Trials 為獨立試驗的次數。

SP 為各試驗成功的或然率。

K = 0 計算單一事件概率;K = 1 計算累積概率。

範例

=BINOMDIST(A1; 12; 0,5; 0) 可顯示投擲硬幣 12 次的概率 (若是在 A1 中輸入 0 到 12 的值),而出現正面朝上的次數就是在 A1 中輸入的值。

=BINOMDIST(A1; 12; 0,5; 1) 對相同欄顯示累積概率,例如 A1 = 4 時,概率為 0、1、2、3 或 4 次正面朝上 (非不包含的 OR)。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BFACTHYPGEOMDISTCOMBINCRITBINOMNEGBINOMDISTPERMUTPROB

CHIINV

針對某個特定誤差概率,計算 Chi 正方形分佈所屬的數值 (理論上),觀察的分佈不能超過此數值,如此要檢查的假設即為真。

語法

CHIINV (number; degrees_freedom)

number 為誤差概率的數值,會計算這個數值的關鍵 CHIINV 大小,也就是用來確認假設的概率。

degrees_freedom 為實驗的 degrees_freedom 數目。

範例

投擲一個骰子1020 次。點數 1 到 6 各出現 195、151、148、189、183 和 154 次 (觀察值)。需檢查這個骰子是否為真的假設。

抽樣的 chi 正方形分佈會由上述的公式算出。因為 n 個骰子在投擲了 n 次後的期望值數字為 1/6,即 1020/6=170,該公式便會得出一個為 13,27 的 chi 正方形數值。

若 (所觀察的) chi 正方形大於或是等於 (理論上的) chi 正方形 CHIINV,則就可以不用考慮這個假設,因為理論和實驗值的偏差過大。若所觀察的 chi 正方形小於 CHIINV,則含指定誤差概率的假設就成立。

=CHIINV(0,05; 5) 得出 11,07。

=CHIINV(0,02; 5) 得出 13,39。

誤差概率若為 5% 代表骰子不為真,若為 2% 就沒有必要去懷疑它的真實度了。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CHITESTCHIDIST

CHITEST

傳回測量資料中,chi 正方形試驗直接提供的符合假設的概率。在此,會比較抽樣的觀測值和期望值大小:CHITEST 會比較兩個陣列,並計算來自 (觀察值-期望值)^2/期望值總計中,所有數值的 chi 正方形數值。最後,會從 chi 正方形數值計算要檢查的假設誤差概率。

經由 CHITEST 計算的概率也可以利用 CHIDIST 決定,在此,必須以抽樣的 chi 正方形而不是資料列作為參數輸入。

語法

CHITEST(data B; data E)

Data_B 是觀察值的陣列。

data E 為期望值的陣列。

範例

  A (觀察) B (期望)
1 195 170
2 151 170
3 148 170
4 189 170
5 183 170
6 154 170

=CHITEST(A1:A6; B1:B6) 得出 0,02。藉此概率,觀察資料可滿足理論上的 chi 正方形分佈。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CHIINVCHIDIST

CHIDIST

自指定的 chi 正方形傳回符合假設的概數。CHIDIST 會和一個含理論上的 chi 正方形分佈的抽樣所指定的 chi 正方形數值做比較,其會計算所有數值的 (觀察值-期望值)^2/期望值,並從中計算出要檢查的假設誤差概率。

透過 CHIDIST 計算的概率也可以透過 CHITEST 決定,在此必須以觀察和期望資料而不是抽樣的 chi 正方形作為參數輸入。

語法

CHIDIST(number; degrees_freedom)

number 是要計算其誤差概率的抽樣 chi 正方形數值。

degrees_freedom 為實驗的 degrees_freedom 數目。

範例

=CHIDIST(13,27; 5) 得出 0,02。

抽樣的 chi 正方形數值總計為 13,27,而實驗的 degrees_freedom 為 5,因此誤差概率假設值確定在 2%。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CHIINVCHITEST

EXPONDIST

計算指數分佈隨機變量的概率。

語法

EXPONDIST(number; lambda; K)

number 為要計算其指數分佈的數值。

lamdba 為指數分佈的參數。

C 是可決定函數形式的邏輯值。C = 0 會計算密度函數,而 C = 1 則會計算分佈。

範例

=EXPONDIST(3; 0,5; 1) 得出 0,78。

另請參閱下列函數:

GAMMADISTPOISSON


其他文件 | 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