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並分析效能資料

檢視和分析效能資料的主要視圖是「效能呼叫圖形」「方法詳細資料」視圖。您可以補充「套件統計」、「類別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呼叫」、「方法呼叫表」、 「執行流程」、「執行流程表」及「UML2 序列圖」視圖。

必備條件:收集效能資料

  1. 顯示「效能呼叫圖形」:用滑鼠右鍵按一下側寫資源, 然後在蹦現功能表選取開啟工具 > 效能呼叫圖形 依預設,呼叫圖形會顯示下列項目:
    • 側寫執行中前 20 個最耗時的節點,以及代表整個程序總計時間的「程序」節點。 節點可以代表方法、程序或執行緒。
    • 在側寫執行期間程式的動態呼叫結構,以連結節點的弧線顯示。 以最粗線條表示最耗時的呼叫路徑。
    • 呼叫圖形內的每個節點及弧線的詳細效能資料。 當您將滑鼠游標暫停在節點或弧線時,工具要訣會顯示此資訊。
  2. 按兩下呼叫圖形中的任何方法以開啟「方法詳細資料」視圖, 此視圖依個別方法來顯示效能資料。 在「效能呼叫圖形」視圖或「方法詳細資料」視圖中按一下方法之後, 不只會同步化其他視圖,還會開啟記載及側寫視圖。
  3. 檢查非預期之耗時方法及呼叫路徑的資料。 這兩個視圖顯示相同效能資料,但格式不一樣。 重要的資料項目有:
    資料項目 說明
    呼叫端 引起呼叫另一個方法(後代)的方法。
    後代 被另一個方法(其呼叫端)呼叫的方法。
    呼叫次數 呼叫端對後代所發出的呼叫次數。
    基礎時間 所選方法的總時間(排除任何後代方法的時間)。
    累計時間 所選方法的「基礎時間」加上代表所選方法花在其後代方法之時間的總和。
    傳送的時間 代表「後代」之「呼叫端」花在「後代」的總計時間。 如果是「方法詳細資料」視圖中的「呼叫端」,傳送的時間是傳至目前顯示方法的時間;如果是「後代」,則是從目前顯示方法傳出的時間。
下列主題提供相關資訊幫助您偵測效能瓶頸︰

上層主題: 偵測效能瓶頸

相關參考
「效能呼叫圖形」視圖
「效能呼叫圖形」資料指令
「方法詳細資料」視圖

Terms of use | Feedback
(C) Copyright IBM Corporation 2000,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