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
|
![]() |
部署模型显示运行时处理节点的配置,节点之间的通信链接以及节点上驻留的组件实例和对象。 |
---|---|
角色: | 软件设计人员 |
可选/发生: | 可选。 |
模板和报告: |
|
示例: | |
UML 表示: | 模型。 |
更多信息: |
活动的输入: | 活动的输出: |
部署模型用于获取系统中处理元素的配置,以及处理元素之间的连接。部署模型由一个或多个节点(至少具有一个处理器、内存并可能有其它设备的处理元素)、设备(构造型的节点,这些节点在建模的抽象级别没有处理能力)和节点之间以及节点和设备之间的连接器组成。部署模型还将流程映射到这些处理元素,允许表示在节点之间分发行为。
以下角色使用部署模型:
属性名 |
简短描述 |
UML 表示 |
---|---|---|
简介 | 文本描述,作为模型的简介。 | “短文本”类型的标记值。 |
节点 | 系统中的处理元素。 节点可能有以下属性:
|
节点 |
设备 | 无处理能力(在建模的抽象级别),但支持处理器节点的实际设备。 设备可能有以下属性:
|
构造型的节点 |
连接器 | 节点之间以及节点和设备之间的连接。 连接器可能具有关于连接器容量或带宽的关联信息。 |
关联,可能已作构造型,以对不同类型的连接器(举例)建模。 |
图 | 模型中的图,由包所拥有。 |
部署模型通常在诸如以下所示的某个图中描绘:
在先启阶段,当软件设计人员尝试确定至少一个将符合需求(特别是非功能需求)的可行体系结构时,将按概念级别生成模型(作为体系结构合成的一部分),前提是部署环境尚未存在。 项目经理还将使用部署模型评估成本。
但是,如果将系统部署到已存在的环境中,则应记录该环境。要记录的关键元素有:
在精化阶段中,将把部署模型优化至规范级别,让软件设计人员在最终使模型达到实际级别之前,能够准确预测性能,其中它指定了要使用的实际硬件和模型号,并成为系统采购、安装和维护的计划。
如果部署环境已存在,则将检验该环境,以确定其是否有能力支持正在开发的系统的新功能。如果需要更改部署环境,则应在该阶段确定这些更改。
如果部署环境尚未存在,则将定义支持该体系结构所需要的节点编号、类型和配置以及节点之间的连接。检验并处理体系结构的关键部署方面,包括:
组件更改时,将更新组件到节点的分配或部署单元到节点的分配。
如果部署环境尚未存在,则通常会在开展软件部署工作的同时并行开展硬件采购和安装工作。建议尽可能延迟最终硬件购买的委托,以减轻性能风险(已部署的软件演示可接受的容量、响应时间或吞吐量特征),并利用技术和价格/性能改进。如果构建期间出现性能问题,软件设计人员应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自由修改部署模型以及软件体系结构本身。
对于要安装的系统,部署环境已准备就绪。当软件经历一次或多次 Beta 测试时,则进行一次或多次测试/试验部署。最终将该软件转移至部署环境。
软件设计人员负责部署模型。
部署模型对单处理器系统、或少量分发或不分发处理的简单系统是可选的。
对于具有复杂网络或处理器配置的系统是必需的。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